課程客觀性
湯瑪斯·庫恩,《科學革命的結構》

第三節

湯瑪斯·庫恩,《科學革命的結構》

|
第三節

摘要

湯瑪斯·庫恩(Thomas Kuhn)是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教授,也是《科學 革命的結構》(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一書的作者,這是科學史和科學哲學的經典之作。庫恩挑戰了科學是或可以是基於觀察事實的客觀過程的說法,該過程正在朝著真理邁進。

  1. 庫恩使用 範式 來表示科學理論,一組用於解釋和預測的連接命題。在 正常 科學時代,這種範式被科學界的成員所接受,並且基本上是無可爭議的。在 革命科學 時代,提出了一種新的範式並獲得皈依者。  
  2. 理科學生學習正常的科學範式基本上是通過鸚鵡學舌的教授和教科書,而不是通過對現實的第一手評估:“理科學生接受關於教師和文本權威的理論,不是因為證據。他們有什麼選擇,或者有什麼能力?(80).
  3. 當他們成為實踐科學家時,他們嚴格地在一個範式內工作,通常只研究問題,只按照范式的規定看待世界:“正常科學的目的不是喚起新的現象;事實上,那些不適合盒子的往往根本看不到。科學家通常也不會試圖發明新的理論,他們往往不能容忍別人發明的理論“(24)。
  4. 即便如此,范式還是出現了問題(“異常”),最終有人提出了一個競爭範式。然而,範式是“不可比擬的”:它們以不同的方式定義術語,提出不同的解釋原則和方法。因此,他們創造了不同的主觀現實:「競爭範式的支援者在不同的世界中實踐他們的交易」。
  5. 由於科學家在不同的世界中運作,並且對正確的方法有不同的信念,“範式之間的競爭不是那種可以通過證明解決的戰鬥”(148)。科學信仰的變化變得像宗教的變化:「信仰」(158)和“皈依”(151)。
  6. 因此,我們必須拒絕科學的“進步”,將其視為一個主觀的神話:“進步問題的答案只在於旁觀者的眼睛”(163)。
  7. 此外,「真理」也是可疑的:「更準確地說,我們可能不得不放棄明示或隱含的概念,即範式的變化使科學家和那些從中學習的人越來越接近真理」。(170)。
  8. 科學的“真理”只是適用於科學界的專制強權政治:“這些言論不可避免地表明,一個成熟的科學界的成員,就像奧威爾《 1984》中的典型人物一樣,是被當權者改寫的歷史的受害者。此外,這一建議並非完全不恰當”

資料來源:湯瑪斯·庫恩, 《科學革命的結構》,第二版,芝加哥大學出版社,1962/1970年。斯蒂芬·希克斯的執行摘要,2020 年。

Facebook logo iconYoutube logo icon
加入我們的時事通訊以獲取最新帖子
謝謝!您的提交已收到!
哎呀!提交表單時出錯。

我們提倡開放的客觀主義:理性、成就、個人主義和自由的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