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客觀性
人類能客觀嗎?

第八節

人類能客觀嗎?

|
第八節

對實際人類的客觀性

摘要
斯蒂芬·希克斯(Stephen Hicks)是羅克福德大學(Rockford University)哲學教授,著有 《解釋後現代主義:從盧梭到福柯的懷疑論和社會主義》(Explain Postmodernism: Skepticism and Socialism from Rousseau to Foucault)。

1. 客觀性是人類認知的要求,但在懷疑或后真相時代,它面臨著挑戰——原則上什麼都不能知道和/或真理、客觀和確定性等概念應該被拋棄的觀點。

2. 對懷疑主義的有效反應需要對所有認知過程進行積極的描述:“感知、記憶、概念化、命題形成以及數學和邏輯。然而,在很長的一節中,希克斯引用了削弱這些元素的主要思想家:奧古斯丁、加爾文、休謨、康得、尼采、弗洛德、福柯等。

3.“後真理主義”的價值含義也很重要:“如果我們放棄理性和客觀性,我們就會得到主觀主義;如果我們得到主觀主義,那麼我們就會得到相對主義;如果我們得到相對主義而不訴諸理性,那麼我們就會得到殘酷。

4. 希克斯關注的是兩個經常困擾客觀性描述的錯誤。一種觀點認為,關於知識的天真 內在 主義是 主觀主義的唯一選擇。客觀性是關於積極維護現實與意識之間的聯繫,而內在主義和主觀主義切斷了這種聯繫。

5. 內在主義“認為只有現實才能設定條件”,意識應該像“被動的鏡子”。例如,柏拉圖式的知識是來自完美形式的被動接收。主觀主義,另一種“錯誤的選擇”,認為意識的活動使現實不可知。希克斯引用了尼采的主張,即我們不是發現者,而是現實的立法:“他們的'認識'是創造,他們的創造立法,他們對真理的意志是——權力意志

6. 希克斯說「在哲學中,隱藏的前提往往是殺手」,並引用了關於客觀性的隱含假設,使它變得不可能。例如,如果有人認為,「人類在思考時會做出選擇,所以這都是主觀的」,那麼人們就會認為只有未選擇的生物才是客觀的。

7. 相比之下,他認為,人類對客觀性的 需要是因為人類 有選擇。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學習如何以 這種方式 而不是 那樣 使用我們的思想,以保持我們與現實的認知聯繫。

在這裡閱讀斯蒂芬·希克斯的完整文章2021年總結。


Facebook logo iconYoutube logo icon
加入我們的時事通訊以獲取最新帖子
謝謝!您的提交已收到!
哎呀!提交表單時出錯。

我們提倡開放的客觀主義:理性、成就、個人主義和自由的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