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自由開放的社會更容易受到嫉妒的危險嗎?
這對我來說是一個有趣的問題,因為大多數情況下,嫉妒指控被用來對付社會主義,或任何一種結果平等的社會形式。那裡的論點是這樣的:社會主義只是基於嫉妒!社會主義的動機是那些不那麼成功、不那麼富有的人的這種反富人、反成功、嫉妒情緒等等——這簡直是一種非法的動機。因此,我們可以以道德為由摒棄社會主義。
或者有時對社會主義的嫉妒指控是它使嫉妒制度化。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我們都應該在結果上平等。但是,要保持每個人大致平等,需要對誰擁有什麼以及如何分配進行大量監控。這導致社會中的每個人 - 不僅僅是政府 - 不斷窺探和審查其他人。他的公寓有更多的窗戶嗎?她有沒有買到新衣服——錢從哪裡來的?在較小的範圍內,我們可以想像:如果你來自一個足夠大的家庭,你會有一群孩子坐在餐桌旁,媽媽說她會給每個人一塊同樣大小的蛋糕。好吧,想像一下所有的孩子變得多麼嚴格:他們非常仔細地看著媽媽做的蛋糕的每一塊,然後所有的抱怨和不好的感覺,如果某人的蛋糕稍微小一點或稍微大一點。所以這是一種嫉妒的制度化,如果你有某種社會主義分配正在進行,每個人都應該是平等的。
我認為嫉妒的指控確實與社會主義的一些動機背道而馳,因為嫉妒可能是通往社會主義的一條粗略的道路:通常,嫉妒的人想要打倒自己的好人,而一種方法就是搶奪他們的東西。社會主義可以使這種再分配合理化。但社會主義的動機不僅僅是嫉妒。通往社會主義有幾條道路,所以不能簡單地把所有社會主義者都當作嫉妒者。
此外,還有更複雜的社會主義形式,或者更廣泛的反自由主義社會思想,認為嫉妒現象實際上更不利於自由資本主義。
這裡的指控是,在自由社會中,嫉妒更糟糕,因為自由社會會導致更大的不平等。從這個角度來看,嫉妒是對巨大不平等的自然反應。我們也知道,嫉妒會導致社會衝突。這是一種反社會的力量。問題不在於它是否合理或適當——事實只是它發生了,而且它以非常具有破壞性的形式發生。那麼,我們這些有心理知識的社會思想家,應該怎麼做呢?作為我們政治理論的一部分,我們可能會說:好吧,政府的目的是維持和平,如果減少不平等會減少社會衝突,那就這樣吧。或者我們可以,以更民主的形式,說:你知道,政府的目的是給人們他們想要的東西,他們想要的是一種事情更公平的感覺。現在,廣義上人們是否有一種完全正確的公平感,這並不重要——政府應該對人民真正相信和想要的任何東西做出回應。因此,這一論點的結論是,某種平等主義或半平等主義的社會主義將成為解決可能導致嫉妒並從而導致社會衝突的巨大不平等的解決方案。
歷史上和最近都有一些大牌消息來源是幕後黑手。這裡可以舉出許多人的名字,但我要提到傑出的讓-雅克·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他的《論不平等的起源》。他指出的一件事——特別是在早期現代世界正在發展的更現代、更複雜的社會中——收入的巨大不平等,資產的巨大不平等:有些人更漂亮,有些人身體更強壯,有些人是更好的舞者,有些人更迷人。
盧梭指出,或者他認為人類比理性更熱情:他們在情感上的反應比對環境做出細微的判斷要多得多。因此,他們以非常強烈的負面情緒方式對美貌、體力、舞蹈、伴侶、魅力等方面的所有這些差異做出反應。所以所有這些比較都在進行,它們會產生,而且確實會產生很多不好的感覺。結果,社會衝突就多得多,因此盧梭認為我們應該變得更加平等,以減輕這些更現代的社會形式所產生的所有嫉妒。
此外,盧梭注意到競爭力的提高和競爭價值的社會的興起。但是,盧梭指出,教會人們將自己與彼此進行比較,這也會導致很多不好的感覺。所以他認為,這個高度不平等、高度競爭的社會需要被推翻:我們不會回到原始的野蠻,但他認為我們應該回到某種部落國家,在那裡人們更加平等,所以比較區域的數量和不平等的範圍會少得多。
那是 1700 年代的中間部分。如果我們跳到20世紀中葉,1971年,約翰·羅爾斯(John Rawls)在他最暢銷且非常有影響力的《正義理論》(A Theory of Justice in a more mode)中提出了類似的論點,即我們需要認識到嫉妒。羅爾斯認為的一件事是,我們需要有一個井然有序的社會(第468頁)。這是政府的合法職能。這需要遵守正義原則,但一個井然有序的社會也將包括強有力的社會穩定措施。但羅爾斯指出,太多的嫉妒——正如讓-雅克·盧梭所指出的——太多的嫉妒會導致不穩定,這不利於政府創造一個秩序良好的社會的合法功能(第466頁)。因此,即使羅爾斯認識到嫉妒不是一種道德情感——他一度稱之為惡習(第468頁)——我們還是應該以一種不會“引起社會危險程度的嫉妒”的方式安排社會(第466頁)。也就是說,羅爾斯認為,在制定我們的正義原則時,我們確實需要在某種程度上安撫嫉妒。
這對我們這些宣導自由社會、自由市場資本主義、民主共和國的人來說是一個挑戰,民主共和國將有很多不平等和很多競爭力。你如何回應這樣的論點?
一種論點的回應是說,導致嫉妒的問題——自由解決了很多這些問題。例如,一種嫉妒是對沒有東西的反應:別人擁有的東西比你多得多,你感到怨恨,或者你感到嫉妒或那個領域的某種情緒,這很糟糕。但關鍵在於,自由市場資本主義經濟具有巨大的生產力:它們生產大量東西,降低這些東西的價格,使人們更廣泛地獲得它們。因此,如果嫉妒,例如,在資本主義之前的過去,有些人有漂亮的衣服,有些人沒有衣服或糟糕的衣服——好吧,現在幾乎每個人都有很多漂亮的衣服。或者,如果過去有些人有電,汽車,空調,白牙,手機,其他人沒有這些東西,或者有這麼大的差距,那麼,基本上資本主義使每個人都有可能擁有所有這些東西。所以我們現在沒有的是:有些人有手機,有些人沒有(或者只有一小部分人沒有),或者有些人沒有電,而其他人有很棒的電。相反,我們所擁有的是:有些人的手機比其他人好一點。因此,不平等的範圍已大大減少。
關鍵是,自由市場資本主義在經濟上如此富有,將窮人提升為富人,從而消除了嫉妒的一個來源。
另一種策略是,與早期(當時事情更加部落化,更加平等)的說法相反,與更具競爭力和不平等性的現代社會相比,嫉妒更少,這似乎確實從人類學的角度來看,有很多好的人類學表明情況恰恰相反。當我們觀察前現代和部落社會時,我們看到他們的嫉妒比現代自由資本主義社會要多得多。
赫爾穆特·肖克(Helmut Schoeck)寫了一本名為《嫉妒》(Envy)的書,這是一本經典的研究,他在書中引用並總結了許多研究世界各地原始和發展中文化的人類學家的研究。他注意到一個驚人的現象:許多人類學家報告說,嫉妒的障礙和嫉妒的廣泛性最初對他們來說是令人震驚的。但後來,隨著數據的到來,並不那麼令人震驚——它被理解為許多部落和發展中國家的內在特徵。這種說法很普遍——他們研究了南美洲、海地、非洲部分地區、一些太平洋島嶼、東亞以及任何可以找到部落規模社會的地方。這些基本上都是自給自足的經濟體,但它們充滿了巨大的嫉妒。這兩種現象似乎是有聯繫的。維持生計的生活讓大家強烈地意識到部落在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上的細微差別。這些社會的狹小導致社區不斷相互監控。人類學家發現,由於這種嫉妒和嫉妒,這些微小的差異和持續的監控導致了大量的資產隱藏:人們不會展示他們實際擁有的物質資產,他們不太可能告訴鄰居他們自己的個人成功或他們的孩子做得有多好。這主要是由於他們對嫉妒反應的恐懼,他們在很小的時候就學會了——嫉妒無處不在,嫉妒很容易表現出來,所以社會上的人因為害怕這些反應而將自己彼此隔離開來。
在某種程度上,即使在現代社會中,我們也可以對此有所暗示。我們對小鎮心態有自己的刻板印象,他們的心胸狹隘,鄰居愛管閒事。一個鄰居粉刷他的柵欄,其他鄰居說:“哦,看看現在誰變得很花哨了。或者其中一個十幾歲的孩子告訴他的朋友,他打算去大城市,他要上大學,他有遠大的夢想,他心胸狹隘的鄰居的反應是說:“所以你認為你比我們其他人好得多, 你呢?結果,發生了各種被動攻擊行為和嫉妒破壞。
我們有這樣一句話:「螃蟹桶心態」。如果你想像一群螃蟹都被困在一個桶裡,它們的爪子漫無目的地試圖做他們用爪子做的任何事情,但其中一隻螃蟹試圖爬出桶,然後(這是一個比喻)桶裡的其他螃蟹用爪子抓住那隻螃蟹並將其拉回, 所以沒有一隻螃蟹能真正從桶裡出來。但關鍵是,就人類而言,我們知道其他人的功能就像螃蟹一樣——它們想抓住我們,讓我們失望——所以我們在那些刻板印象的小城鎮或小團體中學會不要讓我們的夢想和抱負被其他人知道,知道他們會讓我們為此付出社會代價。
似乎我們越接近小鎮或部落社區主義作為一個社會,它的文化就越明顯,不展示或不分享一個人的成功,不討論你的夢想和抱負。因此,儘管他們很親密,但有很多努力從別人的目光中抽身,孤立自己,隱藏對你來說真正重要的東西。[*]
因此,從人類學的角度來看,與盧梭對這些原始和部落社會的價值化相反,實際的部落主義似乎更多地被嫉妒及其反社會表現所支配。
因此,相比之下——這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我們談論炫耀性消費是自由市場資本主義的弱點——在成功的自由資本主義國家,許多人願意公開分享他們的成功——也就是說,從這個角度來看,這是文化健康的標誌。自由資本主義精神的一部分是尊重他人的成就並欽佩他們的成就。如果我們有一種文化——就像大多數自由市場資本主義文化一樣——慶祝成功,鼓勵人們有遠大的夢想,那麼這些夢想更有可能被慶祝而不是被嫉妒,它們更有可能被公開分享而不是隱藏起來。
但自由市場資本主義的成功也確實為新類型的問題創造了可能性,這也是事實。在這裡,這部分是哲學的,部分是政治的,部分是經濟的,部分是社會的,也有一點是投機的,但有一件事似乎是這樣,隨著社會更自由,它們確實變得更加富裕,自由和財富的結合確實導致了新型社會動力的發展。
因此,我們有很多方法——爭論認為——自由資本主義儘管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可以為嫉妒創造更肥沃的土壤。這可以支援一種平等主義型社會主義的論點。在自由市場資本主義下將存在如此多的不平等,這將引起更廣泛的嫉妒。這種嫉妒將導致很多很多的社會衝突。這是盧梭強烈提出的一個論點;這是約翰·羅爾斯(John Rawls)比較溫和的論點。他們都認為嫉妒是一種無法消除的情緒,或者有時可能是一種合理的情緒,我們必須適應這種情緒。如果我們要適應它,那麼我們需要減少或削弱自由市場資本主義的自由程度。
因此,我們這些想要捍衛一個自由開放的社會的人將不得不拒絕那些道德心理學假設,就像我們在盧梭和羅爾斯身上發現的那樣。嫉妒不是對不平等的必要心理反應。嫉妒不是一種需要容忍的合理情緒。在制定我們的正義原則或更廣泛地說,我們的政府適當運作原則時,肯定不需要考慮到這一點。
但它確實指出了自由社會中道德教育的挑戰。誠然,一個自由的社會更加複雜,它確實留下了更多維度的期望,更多維度的嫉妒的可能性。因此,使自由社會變得更加複雜的部分原因是它對它提出的道德要求:它要求我們成為一個更好的人,以便能夠處理自由社會的更大複雜性。我確實認為,嫉妒現象表明,一個自由社會實際上比其他社會更需要品格教育。它必須能夠處理嫉妒。成為那種能夠在自由社會中過上好日子的人,包括學習如何為自己設定既理想又現實的目標。它確實包括學習如何評估一個人在實現人生目標方面的表現。它確實包括學習如何以健康的方式將自己與他人進行比較。所有這些都是心理上和道德上複雜的事情,但我認為,如果我們要擁有一個自由開放的社會,就無法繞過它們。
觀察他人並瞭解他人 - 這是生活中自然的一部分。我們是社會人。將自己與他人進行比較是一種自然現象,這是一種有用的現象,因為將自己與他人進行比較可以成為知識和靈感的重要來源。當我看著其他人時——尤其是當我年輕的時候,我試圖弄清楚我將要用我的生活做什麼,對我來說什麼是可能的——我還不知道什麼是人類可能的,但其他人可以告訴我這一點。其他人可以向我們展示人類能夠完成的事情,因此他們擴展了我們對可以做什麼的認識。我是一個孩子,或者我是一個擁有一些未開發能力的人——人類實際上能用這些能力做什麼?因此,當我看到許多其他人在那裡做各種各樣的事情時,這是一個很好的知識來源。
當然,現在我需要為自己製作:我是一個人,但我也是一個獨特的人。那麼,實際上,對我來說有什麼可能呢?在這裡,我能做的是,再次向其他樹立榜樣的人學習:好吧,我將嘗試做其他人已經做過的事情,我將根據他們的結果來衡量我的結果。這給了我一些關於現實地評估自己能力的反饋。同樣的事情也適用於其他人的問題和他們的失敗——這些都是人類的失敗,並從別人的失敗中學習:嗯,我是一個人——這些原則上是我需要盡可能意識到的失敗。我也可以從我看到別人做和成功的事情中學到,作為一個人,我也可能在這些事情上失敗。這是重要的知識,但這是重要的知識,只能來自將自己與其他人進行比較。
但從道德和動機上講,將自己與他人進行比較會帶來靈感,當然,另一方面也會發出警告。其他人的成功,看到人們做事很棒——這對我來說是巨大的動力。我可以觀察奧運會運動員,我可以看到他們能做什麼,這可以激勵我成為一個更適合身體的人。或者我可以讀一篇寫得很好的文章,這可以激勵我成為一個更好的作家。當然,情況正好相反:我可以讀一篇寫得很糟糕的文章,這可以激勵我不要做那些讓那篇文章變得如此糟糕的事情。我可以看到有人做出糟糕的生活選擇並遭受痛苦 - 這可以激勵我更加小心不要做出類似的錯誤選擇。
因此,所有這些社會比較都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認知和動機功能。所以重點不在於我們不想拿自己和別人比較——我們願意!這很重要;這非常有用。但至關重要的是,當我們進行這些比較時,要認識到其他人在生活中的表現——這不是你在生活中的表現或我在生活中的表現的主要市場。而這正是一貫嫉妒的人所犯的錯誤。因為在正式的競爭環境之外,別人的成功不是衡量你失敗的標準,別人的失敗也不是你成功的指標。這裡有一個個性點需要堅持:我們是社會的,但是個體的社會存在。嫉妒的問題是在社交上比較自己,讓別人的成功或失敗成為你判斷自己人生成功或失敗的標準。
因此,這裡有很多微妙的細微差別需要探索,但是關於這個特定觀點,我將在這裡提出一個軼事。我記得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我想我大約六歲——和家人一起去多倫多。我們都在車裡;我爸爸在高速公路上開車。我記得我們對高速公路上的速度印象深刻。我希望我爸爸開得很快。我記得有時我父親會加速,我們會經過另一輛車。我會覺得這是的!感覺。我們走得比那些傢伙快!我會感到驕傲:哦,我父親是一位偉大的車手,而且,推而廣之,我們是一個偉大的家庭,因為我們能夠超越那些傢伙。但有時我們也會被其他比我們開得更快的汽車超越。我會感到這種失望:哎呀,哎呀。不知怎的,我會覺得開另一輛車的爸爸現在比我爸爸好。但後來我記得在前往多倫多的途中,我意識到:這實際上不是一場比賽。現在這條高速公路上的汽車之間沒有實際的競爭。這一切都在我的腦海中。與其他人到達多倫多的速度相比,我們到達多倫多的速度有多快——實際上沒有人在乎。沒有人跟蹤這一點。事實上,當我看到汽車在不同地點進入高速公路和離開高速公路時,我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不是每個人都去多倫多,這不是一場比賽。即使是我們這些要去多倫多的人,也不是一場比賽。高速公路上的每個人都要去自己的目的地;他們去是為了他們自己的原因;他們按照自己的節奏前進。因此,我六歲的比賽,對我父親的感覺更好或更差,或者對我的家人感覺更好或更差,這取決於我們走得有多快——這不是進行這些速度比較的正確方法。
這種認識確實普遍成立:生命不是一場比賽。我們都走在自己的道路上,我們按照自己的速度前進,我們為了自己的原因而前往我們在生活中設定的任何目的地。
*更新:我想起了蘭德的這句話:“文明是邁向隱私社會的進步。野蠻人的整個存在都是公開的,由他部落的法律統治。文明是把人從人身上解放出來的過程。(源頭)
本文最初出現在 Stephen Hicks.org 上,經許可轉載。
斯蒂芬·希克斯博士
Stephen R. C. Hicks 博士是阿特拉斯學會的高級學者,羅克福德大學哲學教授,羅克福德大學倫理與創業中心主任。2010年,他獲得了所在大學的卓越教學獎。希克斯教授寫了四本書;解釋後現代主義:從盧梭到福柯、尼采與納粹的懷疑主義與社會主義、創業生活和推理的藝術:邏輯分析讀物。
Stephen R. C. Hicks es investigador principal de The Atlas Society y profesor de filosofía en la Universidad de Rockford. Tambien es el director del Centro de Ética y Emprendimiento de la Universidad de Rockford.
Es autor de El arte de razonar: lecturas para el análisis lógico (W. W. Norton & Co., 1998), Explicando el posmodernismo: escepticismo y socialismo de Rousseau a Foucault (Beca, 2004), Nietzsche y los nazis (La navaja de Ockham, 2010), Vida emprendedora (CHEF, 2016), Ventajas y desventajas del liberalismo (Connor Court, 2020), Art: modern, posmodern and more beyond (con Michael Newberry, 2021) Ocho filosofías de la educación (2022). Ha publicado en Ética empresarial trimestral, Metafísica review, y El Wall Street Journal. Sus escritos se han traducido a 20 idiomas.
Ha sido profesor visitante de Ética Empresarial en la Universidad de Georgetown en Washington, D.C., becario visitante en el Centro de Filosofía y Política Social de Bowling Green (Ohio), profesor visitante en la Universidad de Casimir el Grande (Polonia), becario visitante en el Harris Manchester College de la Universidad de Oxford (Inglaterra) y profesor visitante en la Universidad Jagellónica (Polonia).
Sus títulos de licenciatura y maestría son de la Universidad de Guelph, Canadá. Su doctorado en Filosofía lo obtuvo en la Universidad de Indiana, Bloomington (EE. UU. UU.).
En 2010, ganó el Premio a la Excelencia en la Enseñanza de su universidad.
Su Serie de podcasts Open College es una publicación de Posiblemente Correct Productions, Toronto. Sus videoconferencias y entrevistas están disponibles en línea en Canal de vídeo CEE, y su sitio web es Stephenhicks.org.
Preguntas sobre la adquisición de Instagram:
Cada semana solicitamos preguntas a nuestros 100 000 seguidores en Instagram (una plataforma de redes sociales popular entre los jóvenes). Una vez al mes publicamos las respuestas de Stephen Hicks a determinadas preguntas, cuyas transcripciones figuran a continuación:
También varios artículos, seleccionados por su probable interés para el público objetivista: